地球学报
主办单位:国土资源部
国际刊号:1006-3021
国内刊号:11-3474/P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9866 人次
 
    本刊论文
“地球之肾”———我国湿地的现状与生态恢复

  论文导读:由于中国湿地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其在世界水禽保护中具有独特的生态学意义。湿地的生态恢复指在退化或丧失的湿地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进行生态系统结构的修复或重建,使其发挥原有的或预设的生态服务功能。

  关键词:湿地,分布与现状独特生态学意义,恢复

  湿地是地球上三类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森林、海洋和湿地)之一,是分布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湿地的定义较多,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1971年签署的《湿地公约》(1975年生效)中的定义是一种广义的被国际认可的,即:“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1] 。

  1. 我国湿地的分布与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分布广的国家之一,就类型而言,我国不仅拥有《湿地公约》定义的全部所有类型,而且还有中国独特的干旱、半干旱区的盐沼,青藏高原的嵩草草甸湿地等特殊类型;就分布而言,北起黑龙江最北江畔、南到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东自沿海,西至干旱的西北地区,甚至帕米尔高原都有湿地分布;就面积而言,根据国家林业局提供的数字显示,历史上我国湿地总面积曾经达到过6570万hm 2 ,占国土面积的7%,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1%,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而2004年的一项调查却显示,我国的湿地总面积却为3848万hm 2 ,降到了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6%的平均水平 [2] 。 目前我国的自然湿地面临严重威胁:a.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b.湿地的污染加剧;c.生物资源过度利用;d.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e.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f.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免费论文。特别是污染和湿地资源开采过度,对天然湿地的破坏最大,我国江河中有70%遭到污染。此外,我国还有约40%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退化的威胁,特别是近50年来湿地的退化和丧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如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这块湿地从1975年的500万hm 2 缩小到21世纪初的113万hm 2 。长江中下游在近30年内,因围垦而丧失湖泊面积12万km 2 ,丧失率达34.16%。其中洞庭湖面积有50年代初4300km 2 ,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270km 2 。免费论文。20世纪50~90年代围垦海岸湿地达119万hm 2 ,围垦的湿地81%改造成农田,19%用于盐业生产。东南沿海的红树林湿地面积1986年为2.12万hm 2 ,到1995年实有面积仅为1.01万hm 2 ,另外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湖泊也大面积收缩 [3] 。

  2. 我国湿地的独特生态学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所无法涵盖的特征和特性,其独特性在于特殊的水文状况、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交错带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功能,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4] 。

  由于中国湿地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其在世界水禽保护中具有独特的生态学意义。

  2.1 中国湿地是东半球水禽的主要越冬地

  每年冬季有来自俄罗斯、日本、朝鲜和中国北方的鹤类在江苏盐城湿地越冬,包括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等。尤其以丹顶鹤的数量最多,有600余只,是世界丹顶鹤主要越冬地。鄱阳湖湿地,每年冬季有来自各地的白鹤2000~3000只,是世界白鹤主要越冬地之一。

  沿海湿地是天鹅主要越冬地。山东荣成湿地,有天鹅5000只左右。上海崇明岛有天鹅3000~5000只。俄罗斯的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和银鸥(L.argentatus),冬季到云南越冬。

  江苏的洪泽湖是大鸨(Otis tarda)的越冬地,每年10月有大鸨从俄罗斯、蒙古、朝鲜和中国北方到洪泽湖越冬,数量达5000~700只,是世界大鸨最集中分布区。

  新疆天山海拔2300~2800m的巴音布鲁克湿地,每年夏天有来自各地的天鹅5000~8000只,是世界最大的天鹅繁殖地之一。中国三种天鹅,此地都有。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夏季有自印度越过喜马拉雅山到新疆繁殖的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和其他鸭。

  2.2 中国湿地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途径的重要“中转站”

  中国沿海湿地及岛屿是鸻鹬类和鸥类在西太平洋地区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由南向北迁徙路线的栖息地和停歇地。有的水禽经中国沿海湿地停歇后中转,再飞往西伯利亚繁殖,秋季再由北方经中国返回澳大利亚或新西兰。如上海崇明岛有39种水禽被列为中澳保护候鸟协定,夏季旅鸟多达几十万只。深圳福田红树林有红胸鸻(Charadris asiaticus)等10多种水禽,每年春天从澳大利亚集群经此迁到西伯利亚繁殖,秋天再返回澳大利亚,往返均在福田停歇。

  3. 我国湿地的生态恢复与展望

  湿地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所谓生态恢复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5] 。湿地的生态恢复指在退化或丧失的湿地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进行生态系统结构的修复或重建,使其发挥原有的或预设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生态恢复的效果取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目标湿地通常受到的干扰是湿地生态过程及功能的削弱或失衡,包括湿地面积变化、水文条件改变、水质改变、湿地资源的非持续利用及外来物种的侵入等多种类型。

  3.1 功能恢复——结构重建的目标

  在进行功能恢复时,要注意功能平衡,既由区域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所组成的生产—转化—分解的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交换及能量流动关系保证正常运行。但由于各种生物的代谢机能不同,它们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与大小不同,加之气候、径流、潮汐等自然因素的季节变化,所以生物与环境间相互维持的平衡不是恒定的,而是经常处于一定范围的波动,是动态平衡。

  3.2 结构恢复——功能恢复的前提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载体的。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态功能——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也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而在大多数生态系统中,每一项生态功能往往都由具有相似功能的若干物种组成的群体——功能群来完成。任何一个功能群的缺失都会导致系统的功能发生本质的改变,而单一物种的缺失可以通过功能群内物种间互补而弥补。凡是增加原有功能群数量,并且有利于各功能种团内物种数量增加的措施,都可认为是有利于结构恢复的,反之则是对系统结构的破坏。免费论文。这就要求在进行结构重建时,除了要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外,还要维持和增加各功能群的多样性,使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境各组分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合理结构,及彼此间的协调比例关系,维护与保障物质的正常循环畅通。

  3.3 我国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

  a.我国在湿地生态恢复方面最为成功的例子是贵州威宁的草海。为了扩大耕地面积,1970年曾排水疏干草海,湖中的鱼类、贝类、虾和水生昆虫等几乎绝灭,所剩水禽也寥寥无几,地下水位下降,农业减产,自然生态失去平衡。1980年政府决定恢复草海,实施蓄水工程,恢复水面面积20km 2 ,平水期可达29km 2 。目前,生物物种已得到恢复,湿地恢复效果良好,被国外专家视为中国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典范。该湿地作为我国特有物种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目前已被建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

  b.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生态工程。1996年专家对九段沙生态系统全面调研后,通过促进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式来加速九段沙新生湿地的淤积与发育。1997年在九段沙实施了近100 hm 2 面积的种青促淤生态工程。5年之后成功达到了预定目标,与此同时,九段沙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其生态价值也被人们认识,2002年建立了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2005年九段沙湿地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像上述事例,我国其他地方还有许多。可喜的是,随着人们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地不断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对我国湿地保护的相关研究之中,同时,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计划在2006年至2010年,投资70多亿元,开展湿地恢复的试验性工作,保护和合理利用好一批湿地,并且把湿地保护纳入法律保护的框架内 [2] ,有效遏止我国湿地保护的严峻形势,实现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守江。中国湿地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26(6):10.

  [2] 我国湿地保护形势严峻。淄博晚报,2007年2月1日B 8 .

  [3] 张明亮,焦士兴。我国生态环境进化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32(3):32-34.

  [4] 张永泽,王烜。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生态学报,2001,21(2):309-311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地球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地球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